1896/7年四川省造「漢立克納浦」光緒元寶銀、銅試鑄樣幣,一組十枚。NGC評級。
1)庫平三分六釐銀質樣幣,NGC SP65。
2)庫平七分二釐銀質樣幣,NGC SP65。
3)庫平一錢四分四釐銀質樣幣,NGC SP65。
4)庫平三錢六分銀質樣幣,NGC SP63。
5)庫平七錢二分銀質樣幣,NGC SP65。
6)庫平三分六釐黃銅質樣幣,NGC SP65。
7)庫平七分二釐黃銅質樣幣,NGC SP65。
8)庫平一錢四分四釐黃銅質樣幣,NGC SP66。
9)庫平三錢六分黃銅質樣幣,NGC SP64+。
10)庫平七錢二分黃銅質樣幣,NGC SP63。
光緒二十二年(1896),四川省政府獲奏准成立成都造幣廠。由於當時的技術十分有限,生產效率甚低,西方國家的大規模造幣模式是相當不可能的。因此,四川省政府開始尋找可以提供造幣設備及模具的公司。首先聯絡了英國皇家鑄幣廠,向他們提供了一些樣幣和要求整個項目的投標書。同時亦聯繫了在中國及日本均有營運的美國茂生洋行,透過他們向位於美國新澤西,當時向美國費城造幣廠提供硬幣印刷機的漢立克納浦機械廠(下稱”漢立克納浦”)查詢問價。歐洲公司流標,而漢立克納浦當時的中標書金額為$13,000,合約包括完整的造幣設備-五台鑄刷機、打壓機、附件及模具。
光緒二十三年(1897) 3月24日,於新澤西的漢立克納浦機械廠為完成的造幣設備舉行了開幕典禮。從當時的照片中可以看到,穿著光整的參觀者正在查看已壓製好的樣本。當廠官員包括美國造幣廠首席的雕刻家查爾斯巴伯 (Charles Barber),他們亦為中國錢幣製作了其他印模,其中例子為廣東省壹圓。漢立克納浦使用其中國印模壓製了只有少量的銀銅樣幣,當中數量最少的黃銅樣幣送給了出席的貴賓。
同時,美國工程師、發明家,以及漢立克納浦的主席Oberlin Smith帶同數個圓形木框,裝入兩組樣幣,銀幣黃銅幣各五枚,贈送賓客,紀念漢立克納浦大獲成功。翻查紀錄,其中一組後來贈送費城造幣廠,現存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。另外一組由親身參與中國設廠的漢立克納浦員工Henry Janvier組裝,這組於1980年代末出售私人藏家,現存亞洲私人收藏。
光緒二十三年(1897)3月25日,全部機具於試車完成後即裝箱運送中國。同年12月27日,揚維爾與他的朋友西德尼鮑文 (Sidney Bowen) 被派到中國擔任裝設機械及試車任務。經過漫長而艱辛、跨越太平洋的火車之旅,揚維爾跟鮑文到抵了日本位於東京南面的橫濱。鮑文返回美國,而揚維爾則繼續旅程到上海,會合美國貿易公司的享利埃弗爾 (Henry Everall)。他倆一同前往四川成都 – 該造幣廠所在之處。第三組贈與美國貿易公司,送贈與中國政府談攏的銷售員,亦即本次拍賣之錢幣。最後一套傳說由工廠自行保管,在工廠結業之時由持有人千金接手,至今杳然無蹤。
離開造幣廠近十三個月後,造幣設備抵達了成都,但該批機器在送運途中於宜昌靠岸待轉運之際遇上洪水。根據網頁介紹,運抵時發現整箱零件並沒有加上防護板條箱,而包裝木箱被打碎當作柴火之用。禍不單行,精密機器早已卸貨,擺放長江原先乾固的河床上。隨後河水泛濫,機具被江水淹沒長達六週,導致嚴重銹蝕。因此,揚維爾花了數週的時間試圖恢復和重建這些機械,按揚維爾的書信紀錄,成都造幣廠於光緒二十四年(1898)7月12日才正式完工試鑄。
新造幣廠成立後,揚維爾指出中國當局接受了生銹的模具,並認為龍尾位置上的凸點可作防偽暗記,而政府代表同時收取了一枚使用生銹模具所壓製的樣幣。錢幣的生產被延遲,直至光緒二十七年(1901)為止只生產了極少數的錢幣。其後,中國員工製作了新的模具以取代銹蝕的模具,唯這批模具的英文造字粗糙,跟美國造幣廠首席的雕刻家查爾斯巴伯 (Charles Barber)所雕製的截然不同。但這些模具更正了中文字中的輕微錯誤。揚維爾所製的原模在被水淹壞之前只壓製了極少量的樣幣。
巴伯 (Charles Barber)所製的原模在被水淹壞之前只壓製了極少量的樣幣,並且推測這些樣幣是在漢立克納浦生產然後才離開美國的。1897年以來部分銅幣經已出售,其中最著名的是作家和歷史學家 – 亞瑟考克斯(Arthur Cox)的收藏。 但是,這套是全中國唯一的銀、銅試鑄樣幣套裝,並且是由十枚目前最高評級的樣幣所組成。事實上,現今所知未有第二套同年發行的銀幣獲得評級。
這套樣幣完美保存,一目了然,幣面閃爍如鏡,毫無觸痕瑕疵。一套十全十美的原裝頂級珍品。組合中,銀幣七錢二分銀幣可謂至尊,表面有淡雅銀色包漿,與較沈的銅色部分形成悅目對比,外觀無可比擬。綜觀整套樣幣,安詳雅緻的色調下,沈澱歲月光輝,餘韻無窮。斜看則見幣面流光躍動,銀幣上藍綠及灰黑斑點忽明忽滅;黃銅幣上琥珀色包漿如輕羅散落幣上。細看打壓痕,全部精確無比,巴伯所製原模造型深峻俐落,製作時的戳印亦同樣確切。
這套銀、銅試鑄樣幣組合被保存於原始的木製框架中超過了百年以上,可能是最早期從美國訂購的錢幣類型,或者至少肯定為滄海遺珠,而擁有這樣的一套硬幣將成為傳奇。如此精心保存和視為珍藏的一套,將成為我們12月海瑞得「香港國際錢幣展銷會」拍賣的亮點。
【1896年(光緒二十二年),四川總督鹿傳霖開辦銀元局,經費借自縣庫與藩庫。1898年廠房落成後在外國技師協助下開工。次年中旬,各省奉旨將銀元改歸鄂粵代鑄,川廠停產。1901年,川督奎俊以該省地僻道險,求鄰靡易為由,奏准復工。四川省造銀幣,俗稱 “川龍” ,在龍銀裡獨樹一幟,版式千變萬化深受藏友喜愛。與它省也是自外國引進設備及技師的不同,除了極少的銅鋁樣幣外 “四川省造光緒元寶"以往未見銀樣實物,只有黑白圖片。因此川龍初版的形式有不同的看法,莫衷一是,鑑賞之餘平添些許神秘色彩。
2017年3月,恰逢四川光緒元寶在原廠試造120年之際,美國茂生洋行這組全套銀銅樣計10枚的原廠試製幣公開露面。美國原廠所造川龍壹圓主幣銀樣放大圖,可看出正面 “庫” 字的 “車” 平頭、 “造” 字的 “告” 不連筆、 “錢” 字 “金” 不出頭及 “花心無點” ;龍臉特寫圖可見龍眉底部連接,非 “川” 字眉而接近 “山” 字形,邊飾與正面相同也是,龍珠有點。證明當初推論的 “庫字不出頭的” 平頭車花心無點 是初始版本"之說無誤。
早年資訊閉塞,國人對四川機器局開辦造幣廠時的細節及幣模的來源沒有頭緒。然而在英文記載中卻頗為詳盡,筆者將多年搜尋海內外有關川廠創建文獻所得梳理,先後發表於國內錢刊及錢幣論壇,全貌遂漸為國內泉界知曉。當年強必爾舊藏的全套四川試造樣幣流出時未受重視,錯失揭密良機。這套銀樣的出現,對熱衷探討史料的筆者而言,有如拼圖上缺失的最後一片,光緒元寶銀幣開鑄始末的學習可謂功德圓滿。除了文物的收藏價值外,意義非凡。】引自孫浩先生著《美國原廠造四川光緒元寶銀銅樣》。
一如既往,海瑞得香港致力為藏家呈獻豐富而優質的拍品,並引以為傲。配合同期舉行香港國際錢幣展銷會,雲集全球優質且知名的經銷商、收藏家、拍賣公司等,慕求為各位帶來一場精彩的錢幣界盛會。若各位有意分享錢幣收藏的心路歷程、為某項拍品集思廣益、或鎖定入手一項能為您收藏系列生色不少的拍品,歡迎電郵至hk@ha.com,或致電+852 2155 1698,與海瑞得香港聯絡以獲取更多資訊。